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方法
[立春] 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忌:忌食酸、涩收敛之味,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食黏、硬、肥甘厚之物,以免伤及脾胃。蔬菜有西红柿。水果有柑橘、橙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
推荐菜:韭菜炒鸡蛋;豌豆炒牛肉;木须肉;萝卜羊肉羹;白菜炖豆腐。
[雨水]
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忌:忌辛辣、油腻食物,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不管是哪一种养生的方法,要求我们在饮食上面肯定都是要清淡的,因为清淡的饮食,才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而且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对于我们的肠胃有非常大的损害,吃的太过油腻,不仅对于肠胃不好,而且对于心血管也是会有伤害的。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养颜经《黄帝内经》体质养颜养生篇《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是说,那些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懂得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道理,并根据此总结了一套调和养生的办法,这就是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太过操劳,也要避免过度的房事,这样就能够使形神协调统一,生命力旺盛,从而长命百岁。
因此《黄帝内经》非常注重如何以自然的方法调理自身,将疾病或者亚健康尽量调理到健康的状态,即通过内调达到健康。《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又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
这就是在说,在调理之前,要懂得各种致病的因素,根据不同的体质来及时避开它们,这样疾病就不会入侵,人自然得到健康。所以后世医学都懂得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理身体。
身体健康了,美自然从内而外。因此按体质调理来美容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国人的美容观念中。比如长了斑或者长了痘,古代美人会在判断了自己的体质后,根据体质状况来制定调理法,这样才可能真正从内部断了斑或者痘的根,做到更完美的美容。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就是说气在生命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人气一旦虚,就会出现形神皆疲的状况,自然不想做事,事事偷懒了。
气虚质女性要想变得精神奕奕,那就得补气养气。脾、肺、肾掌管人身上的气,首先,从它们着手为自己食疗补气;其次,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脾气;另外还要经常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来加强体质。
春季运动 关键在阴阳调和
春季是“升发”的季节,因此我们强调春天要多坐运动,但是传统养生又强调:运动是一种阴阳调和的运动,要平衡,要适度,不能久坐也不能过度运动。
现在大家最推荐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是运动,可以改善亚健康的状态和身体肥胖的问题。可这和《黄帝内经》中对运动的看法是否有出入?
《黄帝内经》认为多数疾病都是因为自身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导致的,比如说饮食、睡觉、运动等。所以《黄帝内经》第一篇的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一些养生的基本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和于术数就是强调采用这种养生法术一定要和自己的身体调和起来,这个调和就是动静得宜。采取的养生方法需要和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质特点能够阴阳调和,换言之,《黄帝内经》一直强调运动是一种阴阳调和的运动,要平衡,要适度,但并不是完全强调静养。
《黄帝内经》里面不像现代人或者是西方人一样过分地强调运动。西方人的理念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要运动对生命就是有利的,东方的理念不是这样。《黄帝内经》认为“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因此,单纯长期保持哪一种状态都是不对的,要各项活动掺和起来。
中国古典文化的运动方式——太极、八段锦、气功——也在动,但是动得非常和缓,现在人觉得太慢了,但它既能健身,又不会让身体运动得太过剧烈。现在经常听说爬山爬死人,跑步机上跑死人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运动就是健康”这个理念还是存在问题。
《黄帝内经》强调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订运动量。如果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显然不适合每天跑三千米的运动,但你可以跳健身操,可以打太极拳,可以快速地步行。只要这个运动方式和你的体质状况协调,就是对健康有利的。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方法有哪些
春天养生的关键——“养生”
这个“养生”不是普通养生之道养护生命的意思,而是“培养生长之气”的意思。春天万物经历了冬天的蛰伏和酝酿,开始生长和发陈,小草长出了嫩芽,树木长出绿叶,所以这个时候呢,人体也顺应天地之气,自身之阴阳气血生发。但是,这个时候正气像小草的嫩芽和刚孵出来的小鸡崽那样,虽然开始长,但是尚未茁壮,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把他捧在手心里呵护,不能太寒不能太热,过大过强的刺激,他像初生的小儿那样难以承受。
这就是“养生”。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为什么呢?就是要“捂”着点,穿衣服多穿点,出去春游,让阳气生长。这是春天养生的指导思想,那下面我们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告诉大家该怎么做。
春天养生重点脏器为肝
中医理论中,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主气是“厥阴风木”,大家可以看春天的风不同于秋天的风一派凋零肃杀之象,而春天的风泛泛乎万物将生之象。但是“风”为百病之长,所以我们春天也要防风。这也是“肝”的形象,为“木”相,中医讲“木曰曲直”,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它的作用就是“调达”和“疏泄”全身气机和气血津液,像将军一样统领全军。但是它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疏泄”太过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火旺”(实性的)或者“肝阳上亢”(虚性的);“疏泄”不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气”郁结。可能有人在春天“发怒”了,或者由于某事“心情不好”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排遣,有“怒气”或者“怨气”一定要找个地方发泄出去,不能憋在心里。
上面说的是“情志”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饮食”的问题。
春天养生之饮食
上文说了春天要“养生”,要“疏泄”,要防止“肝火旺”和“肝气郁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吃东西主要要少吃“酸”味的东西,多“辛甘”味,食物当以“性”平之物为主。为什么呢?因为“酸”味的东西具有“收敛”的作用,它会收敛肝气;而“辛”味的东西具有“散”的作用,“甘”的东西具有补益的作用,他们相合可以奉养和疏泄肝气。所以,中医最有名的疏肝药就是辛散之“柴胡”;最有名的酸收之药就是“白芍”。
上面我们讲的是“平人”的饮食,就说是身体基本正常,没有什么大病的人应该遵循的饮食规律。那些平时就“肝火旺”的人,就不能继续“辛甘”了,否则会增加一些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这样的人就可以稍微进食一些“酸收”之品。平时“肝气郁结”的人就要加强“辛甘”之品了。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未病先防
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季,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大汗淋漓,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则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之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作最好的治疗,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保持健康长寿。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冬病就是所谓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所以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在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都在施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随访中,不少患者反映,经过治疗,确实减少了他们在冬季发病的机会,因此我们鼓励大家把握伏天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改变往日得了病才去医院的观念,掌握主动权,将疾病制止于未发之时。
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阳气比较弱,冬季阳气较弱,所以防病、抗病的能力就降低了,如果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顾忌它,让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在冬天阳气下降的时候,由于已经顾护了阳气,就可以抵御邪气让人体发病减少。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寒温冷暖的每一次变化其实也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不要总是妄图去改变它。正确利用四时之变及时调整和“反省”我们自身,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黄帝内经养生法 再其次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有一种可以成为贤人的人,他们能够顺应天地、日月、星辰和四季阴阳变化,并按照规律来调养身体,与远古真人类似,寿命也可以很长。
总之,《黄帝内经》中推崇的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全在于顺应自然,怡养性情。
黄帝内经养生一年四季的养生之法
《黄帝内经》谈养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养生要顺应四季,天人合一
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
人本身就有一个健康的预警系统,如果你的生长和现实有了误差,身体就会自动发出健康的预警了,在平常的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一些都是身体外在的病变,而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了解这些隐形的信号告诉你的健康隐患,这样你就可以做到防治"未病"。
大自然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春夏之际,阳气生发释放,万物萌芽生长,生命的能量活跃于外;秋冬之时,万物萧索肃杀,生命的能量收藏。而四季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之际,人体也有四季之分,肝对春,应养"生",心对夏,应养"长",肺对秋,应养"收",肾对冬,应养"藏",脾为季节交替,应保"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长壮老,幼时为春,生机勃发,青年为夏,成长成熟,中年为秋,收获内敛,老年为冬,修藏生息。每个月份也有春夏秋冬,依据月相变化分为朔弦望晦,女性面临生理期的寒冬,男性也有月激素的变化。
二十四小时内也有小四季,晨午暮夜,脏腑经络有着对应的活跃时段,昼夜颠倒就如同夏冬不分,一天的活动休憩应符合阳气的释放与收藏。无论是一生、一年、一月还是一天,无论是五脏还是六腑,只有释放与收藏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因此,春夏秋冬之中,生长与收藏的正确调节很重要,人们应该像自然一样学会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季养肾。从梦中角度讲,四季是自然昭示给人们的健康消息。
春季养肝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春天就应该晚睡早起,穿的衣服要选择宽松的,并且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自己心情愉快,不要过分的劳累。因为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肝脏有着特别大的联系。中医表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养心
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夜卧早起。
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不要发怒,要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表现出来就是人的情志活动,而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因此,心的思维之神对情志之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心情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在心神先伤或心神活动失调,各脏之志无所统制和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分别伤害五脏。因此,养心得法,非常重要。
秋季养肺
秋季容平,意思是万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敛。秋季由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的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都不能离开"秋收"这一原则。
早卧早起。《黄帝内经》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肺与秋气相通,肺旺于秋,秋天肺的气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证,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冬季养肾
冬三月,从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
《黄帝内经》指出:"逆冬令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此处的少阴指肾。中医的肾不同于西医,指的是肾的整个功能系统。肾主藏精,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应于冬时。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及禁忌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
正月
勿吃鲫鱼头,易中毒;少吃咸酸食物;开始多吃些辛辣的,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穿衣下厚上薄
每天梳头一百下能散风祛湿
正月初一:用青木香洗头可以乌发
立 春 :用桃皮,白芷,青木香,药浴可以防传染病
二月
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大蒜(尤其是生的,熟的可以少吃,易壅滞);不吃酸的;多吃些辛辣
衣服要穿暖,有微微出汗的感觉最好,可以散去冬天潜藏的邪气
二月初三:不要睡午觉
二月初八:适宜拔白发
春 分:用远志煎水喝能预防传染病 补心益智
三月
不吃韭菜(?),会致神昏;不食鱼鳖,不易消化
三月初三:不吃有鳞的东西
三月初五:吃素
详解黄帝内经房事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疾病医药方面,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还有一些领域也有提及,那就是房事方面,房事养生需要坚持的原则有:节制房事。房事作为人的生理需求,如果适度,有利于男女交换阴阳之气、固本还原,有益与养生。
但是假如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过度,引起劳倦,会导致男子遗精、女子月经期不调等疾病。房事的次数不是固定的,它因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而异,不同的人,房事的次数也不相同。如《内经》云:“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一月一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更加熟悉到节制房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房事的标准是事后第二天没有疲惫感,精神抖擞、心情愉快。较为年轻、身强力壮者,可以一周三、四次房事,甚至一天一次,年龄较大、身体虚弱者则要节制房事,如一周一次,半月一次,甚至一月一次。房事不宜过早。男子破阳较早,则伤及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阴气,严重的还会导致未老先衰。
黄帝内经中的高粱养肝养生法
高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也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杂粮。高粱不仅可以用来酿酒,还可以用来做馒头,其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黄帝内经中的高粱养肝养生法: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
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
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黄帝内经治早泄的方法
1.1、西施受宠丹:药方:丁香、附子、良美、官桂、蛤蚧各一钱,白矾、山茱萸、硫磺各七分。制法、用法: 碾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小,每服三丸,空心温酒送下。功用: 强而坚大,夜敌十女。
1.2、素女与王母:药方:母丁香、蛇床子、白茯苓、甘松、白矾、肉苁蓉、紫稍花各五钱,细辛二钱半、麝香五分。制法、用法: 碾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小,每服一丸,津调涂于玉茎上入阴户。功用: 凡交战,男女身体轻捷,畅美如仙。
1.3、兴阳丹:药方:雄狗胆一个、麝香、当门子一钱。制法、用法: 将麝香放入狗胆内,搅匀,线悬通风处阴干,临战,少许津调涂于玉茎头。功用: 行房耐久不泄。
1.4、金枪不倒方药方:人龙一条(瓦上焙干)、丝瓜子十五个、乳香五分、没药五分、杏仁七个(去油)、麝香五分、樟脑五分。制法、用法: 碾为细末,油、胭脂为丸如麦子大。临战,纳一丸于马口内。功用: 展鬼、长大、坚硬。
黄帝内经怎么讲解男人养生呢
补肾先要护肝。明白了上述道理,在治疗男性疾病的时候,就要重视调护肝脏了。中医将肾虚一般分为三种,即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肾气虚可以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不畅;肾阴虚的症状是腰酸耳鸣、口干,午后容易出现低热;肾阳虚的表现则为腰膝酸软、四肢畏寒等。但无论哪种肾虚,只有肝血充盛,使血化为精,肾精才能充满,肾藏精、主生殖发育的功能才能正常行使,因此补益肾精时都应当滋养肝血。
护肝重在调理。许多肝脏疾病都是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忌烟酒。饮酒对肝脏危害极大,酒中的乙醇和亚硝胺可使肝脂肪变性,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癌。烟草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有肝损伤的人群必须忌烟酒。其次,要保持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最后,生活要有规律,十分病七分养,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规律的生活,对身体健康都很重要。
男人一旦到了中年后,因为工作、生活加上自身的问题,往往就会出现肾虚的症状,这时候要补肾,首先要注意养肝。男人的应酬比较多,但是也要注意少喝酒,这是养肝的关键。同时要注意要合理的睡眠,不要熬夜,让肝脏的工作可以正常化,这样肾脏的调理才会更加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