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生长
太子参的生长
生长环境
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生于海拔800-2700米的山谷林下阴湿处。日本、朝鲜也有。
药材性状
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lO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太子参的副作用
所谓凡药三分毒,大家都觉得凡是药材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虽然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它的副作用问题也是很多朋友所担心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太子参的副作用问题。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单生,被2列短毛。茎下部叶常1-2对,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上部叶2-3对,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摘除残留须根,筛去灰土即得。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太子参的吃法
现介绍几则食疗药膳方,供选用:银耳太子参 银耳15g,太子参25g,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开,洗净,太子参布包,同冰糖加水适量炖至银耳熟,去药包饮用,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
百合双参汤 百合、太子参各25g,北沙参20g,饴糖50g。将二参布包,同百合水煎取汁,去药包,调入饴糖,拌匀服食。可补气止汗,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自汗、体虚、气短、口渴等。
茭白太子参炒鳝丝 茭白、鳝鱼丝各250g,土豆100g,太子参、生地各10g,生姜5g,调味品适量。将太子参、生地水煎半小时去渣取汁;茭白、土豆洗净,切丝,放入豆油锅内煸炒,倒入药汁,煮熟起出待用;生姜切丝与鳝丝共炒,放入黄酒、土豆、茭白同炒至熟,调入食盐、味精服食。可补虚损、利肝肾,适用于一切慢性病患者的保健食疗,尤其对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疑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太子参石斛粥 太子参10g,石斛15g,大米100g。将太子参、石斛水煎取汁,纳入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之咳嗽、气短、肺燥咳嗽及病后体虚等。
太子参的食疗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吃太子参对人的身体是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太子参一次性也不能吃太多,更不能因为太子参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因此就长期大量的服用太子参,而应该科学的进食就好了。
肺气肿的食补方法
一、莱菔子粥
莱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将莱菔子末与粳米同煮为粥。早晚温热食用。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者食疗。
二、参芪山药杞子粥
太子参60g,生黄芪40g,淮山药40g,枸杞子30g,粳米50g。将太子参、生黄芪切成薄片,将淮山药打碎,将粳米洗净,一并放入砂锅内,放入1000ml水(清井水最好)。煮至米烂粥成。健脾,润肺,益肝补肾。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所致的活动后气短,咯痰量多者可选用。
三、咖啡豆汤
咖啡豆(炒)6-9克。将咖啡豆加水浓煎饮服。每日1剂。适用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温馨提示:大家都知道肺气肿这种疾病的严重性,患了肺气肿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这种疾病呢,其实预防肺气肿也是比较简单的,预防肺气肿一般就是腹式呼吸锻炼、呼吸操、改善气道阻塞、预防感冒、避免过敏原、散步与慢跑等方法都可以比较有效的预防肺气肿了。
艾茶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温经通络
艾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生活中经常痛经的女性,一般体质比较虚弱,属于虚寒性的体质,喝艾草泡茶可以改善痛经的症状,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要是觉得作用不大,那么可以加一些太子参,生姜或者干姜,这样温散的作用更好。
清补扶正太子参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光听这些名字,就连不少天天在处方中与这味药材打交道的医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那肯定是对幼小人参的称谓。在古代,的确有不少医书把“人参之细小者”称做太子参。可在近百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某些功效类似的人参,但又远逊人参的石竹科植物。太子参的名号于是便“旧瓶装新酒”,让给了这种新兴的药材。石竹科的太子参又名异叶假繁缕,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纤细,叶对生,夏季开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纺锤形的块根,主产于中国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生长在山间林下松软肥沃的土壤中,目前大部分产区都有人工栽培。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发热疾病的恢复期出现气阴两伤症状,如口干舌燥、烦躁、气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参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脏极易受到温燥邪气的伤害,起病多出现发热、口鼻干燥、口渴、干咳、气短、少痰等症状,可用太子参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药同用。
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得很远,但它也有长处,就是药性十分平稳,适合慢性病人长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参种小得多,因此深受那些体虚而经受不住滋养药物峻补人的欢迎。譬如脾胃虚弱之人初用补剂,服用其他参种恐药力过猛,改用太子参则大可放心;又如虚证患者夏季服用补药,恐天气炎热夹杂药力引动内火,而太子参清补扶正,则不会有此弊害;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参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没有人参升高血压的毛病;壮年患者服用太子参不用担心引发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参没有引发早熟之嫌。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
太子参煲汤孕妇能吃吗 太子参煲汤一次放几根
2-5根左右。
太子参作为一种中药材,如过量服用,很容易引起一些副作用,而且太子参味苦,在煲汤时如果放多了的话,很容易影响口感,因此太子参煲汤的用量,要有所控制。
而根据中医记载,太子参一天的用量是10-15克左右,从个体上来说,一根太子参的重量在2-5克左右,因此太子参煲汤一次放2-5根左右即可。
太子参的功效
药对疾病治疗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不同的药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同时不同药对疾病治疗也是不同,因此想要能够很好治疗自身疾病,也是需要选择好药物,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太子参一个对疾病治疗很有帮助的药材,那太子参的功效都有什么呢,很多人都不了解。
太子参的功效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对这样药物选择上,也是需要对它进行一些了解,使得使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着很好的掌握,在对患者疾病治疗,也是有着一些帮助作用。
太子参的功效: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1、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太子参治病后虚热。
3、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4、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5、太子参治糖尿病
6、太子参治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参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太子参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太子参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通过以上介绍,对太子参的功效也是有着一些了解,选择它治疗疾病的时候,也是要正确的进行使用,尤其是它对治疗糖尿病、神经衰弱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所以对它的使用数量和做法,都是不能随意进行,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最佳。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性温,味甘、苦,入肺、脾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适合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 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的人群食用。太子参也可以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一种适合儿童滋补的参,药性也非常平稳,服用太子参能够令儿童脾胃强健、体质增 强,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2.太子参的禁忌
太子参性温,因此表实邪盛者不宜用;孕妇不宜随意服用太子参。